(一)资本主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人类社会每一个社会形态较之前一个社会形态,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而资本主义制度对社会生产力的空前提高,是以往任何社会所不可比拟的。 “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里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呢” ——马克思、恩格斯 :《共产党宣言》 案例:英国工业革命 案例: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 在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后,在英国出现了以蒸汽机为主导技术,以蒸汽机、纺织机、机床、火车为主导技术群的第一次工业革命。这次工业革命从毛纺织业开始,迅速推进到交通、采矿、冶金、建筑、制造等各个工业部门,建立起以机器大生产和雇佣劳动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工厂制度,从而使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迈入工业化的国家。 英国资本主义工厂制度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各种产品产量的大幅度提高。 1860年英国各经济指标占世界总量的比例 英国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 资本主义第一次技术革命不仅使英国,而且使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进入了一个经济大发展时期。 对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而言,从1820-1870年的50年时间里,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增长了9倍,年均增长率达4.7%。 (二)资本主义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原因 资本主义之所以能够如此大的促进了社会生产力发展,主要在于资本主义解放了被封建主义束缚的生产力以及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机制。 1、资本主义解放了被封建主义束缚的生产力 (1)生产资料使用的社会化 资本主义之前: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小生产 资本主义建立:以机器大工业基础。 生产资料使用从单个个人使用变为大批人共同使用。随着机器的技术水平的提高,从而引起了分工和专业化的发展,使各企业、各部门之间的联系日益加强,生产活动从个人行为变成一系列的社会行动,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自从蒸汽机和新的工具把旧的工场手工业变成大工业以后,在资产阶级领导下造成的生产力,就以前所未闻的速度和前所未闻的规模发展起来了。” ——恩格斯 (2)劳动者获得人身自由: 在资本主义制度中,劳动者在法律上成为自由的人,劳动者对雇主没有人身依附关系。与奴隶制和封建制中劳动者对奴隶主、封建主的人身依附或半依附关系相比,资本主义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2、资本主义的内在机制促进了生产力发展 (1)商品经济的内在运行机制 商品货币是资本主义运行的基础。 “在质的方面,或按形式来说,货币是无限的,也就是说,是物质财富的一般代表,因为它能直接转化成任何商品。但是在量的方面,每一个现实的货币额又是有限的,因而只是作用有限的购买手段” 。 —— 马克思 货币本身存在的量的有限性和质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使商品生产者竭力通过获得更多的货币量来实现货币无限的质。为此,商品生产者不断扩大生产,从而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2)资本主义的剩余价值生产目的 ◆资本主义:以剩余价值作为追求目标,不受财富使用价值形态的限制,价值形式的财富可以无限制地积累;资本家无止境地追求剩余价值,从而推动生产的扩大。 ◆资本主义前:以获取使用价值和满足物质生活需要为最终目标。社会生产规模受到剥削者自身生活需求和生理条件的限制。 个别资本家不断采用新技术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使自己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以获取超额剩余价值。在这种超额剩余价值的刺激下,各个资本家竞相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导致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这就是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正是因为各个资本家为了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从而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扩大生产规模,促进了整个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3)资本主义竞争机制 为了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和避免遭受破产的命运,资本家之间进行着激烈的竞争。 正是这种激烈竞争的外部压力,推动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上述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因素,具有着历史局限性,在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制约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构成资本主义经济的诸种矛盾。 在资本主义初期,这些因素中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作用是矛盾的主要方面,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制约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作用上升到了主要方面,就会阻碍社会生产力发展。 (一)生产资料私人占有: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一方面,资本主义实现了生产社会化的生产,即资本主义生产中生产资料的使用、生产过程和产品都实现了社会化。 另一方面,社会化的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资本家私人占有。并且随着资本的不断积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进一步集中在少数大资本家手中。 在生产过程中,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何时生产,都服从于各个资本家攫取剩余价值的需要。 这两方面,就形成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它使整个社会的生产力发展受到了制约,从而阻碍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二)劳动者的雇佣奴隶地位: 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 尽管劳动者有人身自由,但是,资本家和雇佣工人的平等关系只是流通领域形式上的劳动力等价交换。 一旦离开了流通领域或商品交换领域,进入生产领域,“原来的货币所有者成了资本家,昂首前行;劳动力所有者成了他的工人,尾随于后。一个笑容满面,雄心勃勃;一个战战兢兢,畏缩不前,象在市场上出卖了自己的皮一样,只有一个前途——让人家来鞣” —— 马克思 工人阶级实质上是雇佣奴隶。 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雇佣工人被资本所统治和压迫,创造的剩余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 因此,资本家阶级和工人阶级之间本质上是不平等的,是压迫与被压迫、统治与被统治、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这种矛盾关系在资本主义社会初期还不是很尖锐,但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工人被剥削的程度越来越重,这种阶级矛盾就越来越尖锐。 这种雇佣奴隶和被剥削的地位,严重制约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三)剩余价值生产导致社会需求不足: 生产无限扩大趋势与广大劳动人民 有支付能力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 1、商品经济形成生产的需求约束 商品经济关系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经济关系。商品交换的第一个阶段,就是商品换为货币,即商品售卖这一“惊险的一跳”。 商品爱货币,但是“真爱情的道路决不是平坦的”。 ——马克思 商品生产者是否能够出售商品,实现其价值,就受到货币所有者是否购买商品的制约。从而,形成需求对社会生产的制约。 2、资本主义造成生产相对过剩,社会需求不足资本家追求剩余价值,一方面,要扩大生产规模,以增加销售额;另一方面,则要压低工人的工资,以降低成本,工人的工资被限定在劳动力价值水平上。 广大工人阶级的消费需求构成资本主义社会消费需求的主体。因此,资本主义经济中,社会需求总是低于供给,生产相对过剩,社会需求不足。 这就是生产无限扩大趋势与广大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 在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中,劳动力价值还会降低,这进一步加剧社会需求的不足。 示意图 工人的工资 生产的规模 在资本主义的激烈竞争中,大量的农民、手工业者和中小资本家遭到破产,这些破产者的购买需求也会下降。 正是由于这些限制,资本主义社会的需求总是落后于社会生产,已经生产出来的商品及所包含的剩余价值不能全部顺利实现。 当这种矛盾发展到尖锐化的程度,就必然爆发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 (四)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和竞争导致的 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 企业内部的组织性与社会生产的 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一方面,资本家为了获取剩余价值并赢得竞争,必然在本企业里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加强企业内的组织性,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资本主义个别企业内部的生产具有严密的计划性、纪律性和组织性。 另一方面,在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的私有制中,资本家为了各自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或利润而展开无序的激烈竞争。 这就使整个社会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不可能实现统一的计划管理,导致资本主义各生产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严重失调。 当这种比例关系的失调发展到十分严重的地步,便会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 (五)经济危机 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和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 ★资本主义生产和需求的矛盾 ★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之间的矛盾 ( 矛盾激化 ) 生产与消费间、部门与部门间的比例关系破坏,商品实现困难 经济危机的爆发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本身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也说明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成为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桎梏。 ( 决定 )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对生产力发展的局限性日益强化,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和其他诸种矛盾日益激化,最终,资本积累的自身发展必将导致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 (一)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 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所取代 ◆ 资本的原始积累过程: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通过使用暴力手段剥夺小生产建立的。它一方面把孤立分散的规模狭小的小生产,转化为社会化大生产;另一方面又把建立在个体劳动基础上的私有制,转变为以剥削雇佣劳动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私有制。 ◆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之后: 对私有者的剥夺采取了新的形式,即资本家剥夺资本家。这种剥夺是通过资本集中进行的。 随着资本集中的进行,会同时产生以下两方面的结果: (1)生产规模不断得到扩大,劳动资料日益转化为只能由许多人共同使用的劳动资料,生产过程变成许多人共同进行的社会化过程,劳动产品也成为许多人共同劳动的成果。 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越来越社会化 : (2) 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生产越来越成为专业化的生产,社会生产的各部门、各企业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联系日益增强。 另一方面,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日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中。 生产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日益严重冲突,要求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因此,资本主义私有制必将被社会主义公有制所代替。 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资本主义占有方式,从而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是对个人的、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第一个否定。但资本主义生产由于自然过程的必然性,造成了对自身的否定。这是否定的否定。 —— 马克思 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社会生产力这一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 在资本主义积累的同时,无产阶级也发展壮大起来,成为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主观力量。 (二)资本积累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条件 : 必然性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表现 在资本积累过程中,生产社会化日益提高,推动着资本关系日益社会化,为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准备了日趋完备的社会经济条件和过渡条件。 这个过程也是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然性在资本主义社会内的表现形式。 1、资本积累引起生产规模扩大:股份制 ◆ 资本主义发展初期:资本家的个人所有制。 ◆ 生产规模日益扩大:产生了股份制和股份资本。 股份资本是对经典的私人资本的“扬弃”。 (1)“扬弃”个人资本形式,采用“社会资本”形式。 (2)“扬弃”了资本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合一的形式。生产经营不再由资本家本人管理,而是由专业经理人员管理,资本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了。这证明了资本家在现代生产中是多余的。 股份资本的出现,标志着个人资本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范围内的一种“扬弃”。这意味着资本主义已开始向新的生产方式过渡。 股份资本表现为“通向一种新的生产方式的单纯过渡点。” —— 马克思 2、股份资本向私人垄断资本过渡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股份资本日益壮大,生产和资本也越来越集中,以至于每个部门只被少数几个大公司所控制。 股份资本为了争夺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竞争的结果必然导致不是“你死我活”,就是“两败俱伤”。 为了防止这种后果的出现,大股份资本走向了联合。这种联合的结果就是私人垄断组织的出现。 私人垄断是“从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结构向更高级的结构的过渡” ,“是它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 。 —— 列宁 垄断的出现,在一定意义上,进一步实现了资本关系的社会化,在一定程度适应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也为向新社会过渡准备了条件。 随着资本积累的不断增加,生产社会化程度迅速提高,私人资本也无法与之相适应,于是,便产生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3、私人垄断资本向国家垄断资本发展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社会化的高级形式,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社会化进一步发展的要求,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条件,是社会主义的入口。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所有制是对“经典”的私人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否定和扬弃。 它集中空前的财力、物力和人力,它所进行的重点投资、大规模的基础科学和重要应用技术的研究、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应用、现代社会管理和计划机构的建立,这一切都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社会物质条件。 (1) 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社会物质条件 (2) 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经济管理基础 资本主义的经典(古典)精神是所谓“经济自由主义”。 但是,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这种经典的资本主义经济自由主义被扬弃了,随之而来的是国家对经济过程的干预,政府对经济过程的宏观调控。 这种对经典的资本主义经济自由主义的扬弃,这种国家对经济过程的干预和政府对经济过程的宏观调控,为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了社会经济管理基础。 只要无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按照社会主义原则加以改造,那么,这些就会变为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和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经济管理机构。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的最完备的物质准备,是社会主义的入口,是历史阶梯上的一级,从这一级就上升到叫做社会主义的那一级,没有任何中间级。” —— 列宁 但是,这种调整和变化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范围内进行的,它可以在某种程度上缓和矛盾,但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的矛盾。 上世纪70年代的“滞胀”,和随之而来的新自由主义回潮,都说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社会化生产调节是有局限性的。 这种局限性的原因在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仍然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所以,缺乏调节社会经济的完备经济基础。 只有在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才能真正实现社会对经济的管理和调控。资本主义必须向社会主义过渡。 一个长期历史过程 每种新的社会经济制度代替旧的社会经济制度,都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 虽然,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生产社会化和资本社会化的高度发展,为社会主义准备了完备的物质基础,但是,资本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必将触及资产阶级的既得利益,会遭到阻挠和反抗,因而,这个过渡必然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 (一)社会形态过渡是曲折性的 1、任何社会形态都有相对稳定性,从产生到衰亡都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跨度。 ◆ 奴隶制取代原始公社制: 中国:1900年左右 古罗马:1000多年 印度:1000年左右 世界范围整体:约3000年左右 ◆ 封建制度取代奴隶制度 : 中国:500年左右 印度:500年左右 西欧:500年左右 世界范围整体:约1000年左右 ◆ 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封建主义制度 : 英国:200年左右 法国:200年左右 俄国:200年左右 世界范围整体:约500年左右 2、人类历史中,各个社会形态的过渡,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是充满了曲折的发展历程。 案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案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于1640年。 1649年处死查理一世,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但很快便出现了克伦威尔的独裁。 1653年,克伦威尔去世,斯图亚特王朝乘机复辟,查理二世即位。 1688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宫廷政变,史称“光荣革命”。 1689年,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为限制王权提供宪法保障。 英国,经过半个世纪反反复复地复辟与反复辟的斗争,才最终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案例: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法国,1789年5月爆发革命,历经君主立宪统治、吉伦特派统治、雅各宾派专政、热月党统治、拿破仑统治、波旁王朝复辟、七月王朝、法兰西第二共和国、第二帝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巴黎公社,直到1879年革命,历经近90年的反复,资本主义制度才最终确立。 社会主义以前的社会交替,大多是一种私有制代替另一种私有制,一种剥削制度代替另一种剥削制度。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则是对私有制和剥削制度的彻底废除,因此,是一个更加长期曲折的过程。 任何新制度代替旧制度的过渡过程,都不是直线的,而是长期反复曲折的。 (二)社会发展是不平衡性的 世界是复杂多样的,各个国家和地区发展是不平衡的,不同国家和地区在社会形态的演进过程上也是不同步的。这种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了社会形态过渡的曲折性和长期性 案例: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案例: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在法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尤其是当拿破仑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强化资本主义制度。 但是,与此同时,欧洲其他主要国家仍然是封建君主制。法国大革命引起了这些国家不安,反法同盟一而再地被欧洲各封建君主拼凑起来,它们一轮轮地围剿法国革命,企图恢复法国波旁王朝的封建政治。 拿破仑率领军队粉碎了第3、4、5次反法联盟,用武力输出资产阶级革命,在欧洲各主要国家都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然而,拿破仑最终还是被反法联军打败,不仅各个国家恢复了封建君主制度,而且,在资产阶级革命的发源地法国,也恢复了封建王朝的统治。 案例: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但是,封建王朝的复辟没有能够在人们的头脑里消灭新制度的思想,也不可能彻底消灭新的生产关系,完全恢复旧的生产关系。“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旦条件成熟,新的制度又会顽强的发展壮大,最终取得胜利。几经反复曲折,资本主义制度最终在法国得以确立。 案例: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资本主义各国经济政治的发展是不平衡的,特别是到了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这种不平衡更为明显。 这就决定了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是长期性和曲折性的。 首先,在资本主义链条中的某些薄弱环节,社会主义革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发生。同时,另外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则继续存在和发展。 这种两种社会制度并存的局面,使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充满了复杂激烈的斗争,加剧了过渡的曲折性和长期性。 其次,不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若没有特殊的矛盾和革命形势,则要经过资本主义发展的较长历程,才能逐步为社会主义准备物质基础。 因此,从世界范围来看,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将是一个从个别国家开始,逐步向更多国家扩展的相当长的历史过程。 当前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状况,有些与法国拿破仑战争后的状况相似,一些国家的社会主义遭到了严重挫折。 但是,同样,“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旦条件成熟,社会主义制度又会顽强的发展壮大,最终取得胜利。几经反复曲折后,社会主义制度最终会在地球上得以确立。 (三)新生事物需要一个完善过程性 任何新生事物的刚一出现,自身总是不完善的,因此,会表现得比旧事物要弱,难以确立自身的优势地位。 但是,当新事物自身完善后,就会远远强于旧事物,新事物就会确立其无法动摇的优势地位。 新事物的完善需要一个时间过程,有时,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过程。 例子: 火车刚刚发明时,它的设计、工艺、部件和机制都不完善。有人用牛车与火车比赛,结果,火车没有牛车跑得快,由此便提出应该淘汰火车。然而,当火车的主要方面完善起来后,火车对牛车具有了不可比拟的优势,用牛车与火车赛跑,变成了荒唐可笑的行为。 当前,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社会主义制度还是新生事物,还缺乏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完全适应的生产力基础;同时,虽然,社会主义上层建筑已经建立,劳动人民已经成为国家的主人,但是,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组织形式和工作方式还未完善。 因此,在某些方面,社会主义国家表现得弱于资本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完善,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期。 所以,社会主义替代资本主义也需要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 但是,当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相适应的生产力基础和上层建筑完善之后,社会主义的无比优越性就会表现出来,社会主义制度会得到最终的确立。 (四)当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对生产力 还有一定的容纳空间 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还显示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对生产力还有一定的容纳空间。因此,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还需一个长期的过程。 “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 —— 马克思 虽然,资本主义在全世界被社会主义所取代将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尽管这个历史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曲折,但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是必然的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趋势。 |